- 1:30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 12:13让“看电视”回归简单...
- 20:33莫让“充电贵”把电动车逼回楼里...
- 5:33别被“强效美白”广告忽悠了...
- 17:33我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 3:13给儿童面膜敷上“监管面膜”...
- 2:32以平台主体责任扎紧二手商品质量“篱笆”...
- 21:59“家政信用查”查出多赢效果...
- 0:46吉林镇赉:严把农资安全“第一关” 为春耕撑起“保护伞”...
- 12:56莫让“黄牛”扰乱演出市场复苏信心...
江西赣州 探索建立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新机制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市场监管局对农资生产企业和销售门店是否销售禁用农药、是否存在过期未下架农资、肥料标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虚假广告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化肥和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
10月12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地方标准《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该标准是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长期探索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成果。《规范》的发布,不仅使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
“双11”网络购物大促开启,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出消费建议,面对商家“全网最低价”的宣传,消费者应当擦亮双眼,不要陷入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宣传陷阱;商家要少些套路、诚信经营,让消费者真正购买
60秒强效美白、1天显著美白、7天牙齿显著变白……面对美白牙膏企业一连串精准的“数字承诺”,消费者怎能不着迷?貌似理性的广告宣传背后,却是功效临床评价报告和实验室评价报告的内容“模糊”,甚至“欠缺”。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为扎实推进基层党员冬训工作走深走实,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市场监管局莫愁湖分局党支部积极探索“冬训+”模式,强化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多形式多举措赋能冬训活动,让党员冬训有“知”有
代购、代驾、代跑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形形色色的“代服务”日渐兴起。但是,“代服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代骂人、代吵架等一些灰黑“代服务”随
产品宣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张家口农业科学院的燕麦专家多年研究成果”,这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两家科研机构的组织行为?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出查询函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张家口农业科学院没有做出回复的
不久前,浙江杭州一对新人为了能给亲朋好友留下一场难忘的婚宴享受,特意选了市区一家知名酒店,定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宴会套餐,但婚宴后新人被亲友悄悄告知:婚宴性价比不高,16道菜有七成是预制菜。这对新人在网上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4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假冒‘西湖龙井’”专项行动。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及时制定地理标志暨“西湖龙井”茶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分解各部门任务
近年来,因私拆承重墙导致整栋楼变成危楼的事件屡次发生。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田春艳认为:缺乏国家层面立法,现有法规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法律意识淡薄,成为房屋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
随着直播间竞争日趋激烈,“电商捧哏”采取的手法开始游走在法律边缘。专家认为,“电商捧哏”背后的“逼单”行为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信用监管、相关机构培训等方式强化监管力度
记者近日从海南省举办的 “放心消费•阳光海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海南省已经实现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全覆盖。目前“海南放心游”平台诚信商户已达10万多家,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行业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近日,迪卡侬关联公司迪脉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因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3.6万余元。迪卡侬因睡袋不合格被处罚。资料图片处罚决定书显示,在浙
近日,某头部主播在直播间翻车,却意外引发一股老国货品牌的促销热潮,相关话题连续多天登上热搜榜单。一众消费者纷纷涌进各家国货直播间,用真金白银为国货品牌表达支持,国货品牌可以说赢到了“泼天的富贵”。竞争
看短视频,剧情中被或巧妙或生硬地嵌入商品;阅读公众号,会发现开头看似不错的文章其实不过是一篇推介稿;在微信朋友圈,不但有商品广告,还会不时出现微商的商品链接推送……如今,通过社交平台卖货已经成为非常普
“9.9元1件连衣裙,是真的吗?”近日,浙江宁波的袁女士对记者表示,8月3日,她在某电商平台上购物时,结算页面出现了“顺手买1件”的促销商品,1件连衣裙仅售9.9元。半信半疑的她决定下单试一试。然而,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记者徐文智)日前,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全省强化明码标价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2026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明码标价三年行动,进一步强化明码标价工作、规范经营主体标价行为、维
受日本核污水排海影响,连日来,有商家打着防辐射或防核辐射的招牌,推销碘片、雨伞、防护服,甚至还有防辐射食品套餐。对此,不少网友认为商家是在“割韭菜”。8月26日,国内一知名三甲医院的核医学科医师表示是